Facebook
單位分機查詢
交通指引
行事曆
圖片
10511
發佈單位:輔導室   日期:2016/12/07  rss
聰明不必靠自我誇耀
不是你所講的,而是你對於他人的思想態度,形成了他人對你的判斷。
    —作家愛彌兒˙勃朗特
    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態度,正代表這個人的形象;想留給大家好的印象,可別隨便賣弄小聰明,否則小心弄巧成拙。
    社會上有許多愛唱反調的人,一遇到對方的言行不符合他的心意,就喜歡澆人冷水,藉以突顯自己比別人優越。
    喜歡表現個人的優越感是人之常情,但必須適可而止。如果隨便濫用了優越感,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,這種優越不過是自私的心態,根本缺乏為人的修養。
    更何況太過於自我膨脹,容易造成個人的盲點,會在不知不覺中犯了偏見的毛病,認為自己的見解才是對的,繼而容不下別人的意見,有時甚至明知犯錯也死不承認。
    對事情的認知不夠,和相信自己的優越心理等因素作祟下,容易讓很多人產生盲點。不管遇到什麼事,都習慣以自我為思考中心,喜歡和別人爭論不休,而且絕對不認輸。
    在學校念書時,我認識一位外系的同學,人長得高大英挺,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異,再加上不錯的家世背景,依照常理來說應該很受歡迎才對,可是事實正好相反,大家都不怎麼喜歡他。
    難道是因為忌妒心作祟而故意排擠他嗎?其實不是。只要曾經和他接觸過的人都知道,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過我行我素,平時就喜歡賣弄他的小聰明,展現自以為是的優越感,好像所有人都比不上他,全世界只有他最優秀。
    然而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,他經常為了一些小事和同學爭執。有時分明是他的錯,還死不承認,硬是要拗成自己是對的。幾次下來,大家受不了他這種個性,學會了和他「保持距離,以策安全」。
    根據專家研究表示,自我優越感太重的人,容易養成激進的個性,對事情的看法趨向極端。無論做任何事,一定先把自己擺在第一位,其次才會考量別人的立場。
    那麼,該如何改進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呢?以下有幾點建議以供參考:
    一、不管自己多麼優越,都要謙虛以對,別處處只想突顯自我。
    二、做人不要太尖銳,應該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。
    三、天生我材必有用,不能隨便看輕別人。
    四、調整自私的心態,學習包容和尊重別人。
    表現自我的優越感並不是罪惡,但前提是必須考慮對方的感受,如果隨便濫用而不知節制,小心適得其反,成為人見人厭的麻煩人物。
    英國劇作家王爾德說:「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聰明,那便是大智。」
    聰明不必靠自我吹噓,由別人來肯定更有價值。還有切記一點,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,會比強行表現自己來得受人歡迎。
(本文摘自「別為小事爭執」一書)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聰明與智慧的差異
黃桐
沒有智慧的頭腦,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。
俄國文學家列夫‧尼古拉耶維奇‧托爾斯泰
 
某家公司為了賑災,要求每個部門都發動捐款活動。各部門主管之間產生一種很微妙的競爭心態,大家都希望自己領導的部門是捐款最多的。
業務部的主管在所有部屬面前率先捐出一萬元。接著對大家說:「想參加捐款的同仁,請把錢交給我,我會逐一登記清楚。」大家的參與都很踴躍,每個人至少都捐了一萬元。
募款結束隔天,這名主管被叫入老闆辦公室。他心想,老闆一定是要誇他募到很多錢,忍不住沾沾自喜。
不料,老闆的臉色十分凝重:「聽說你強迫業務部同仁,規定每個人至少要捐一萬元?」
原來,表面上業務部的人都「慷慨解囊」,私下卻是怨聲載道。大家都抱怨,主管已經「放話」說自己捐了一萬元,又是記名捐款,誰捐了多少一目了然,誰敢捐得比他少,得罪了主管,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?
主管慌了,連忙跟老闆解釋,但他也承認,自己的行為的確有疏失,帶給部屬很大的壓力。
老闆聽完後,點點頭說:「企畫部募到的善款比你們還多,而且我沒有聽到一句抱怨。你要不要請教一下企畫部經理,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?」
業務部主管同意了,老闆於是把企畫部經理叫進辦公室。
企畫部經理說,自己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,只是在辦公室的角落放了一個捐款箱,讓大家自由奉獻。等大家都捐得差不多了,自己再捐出一萬元。
「聽起來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啊?為什麼你們部門能收到這麼多捐款,而且沒有人抱怨呢?」業務部主管疑惑地問。
「道理很簡單。很多同事跟我說,一開始,他們其實只投了一百元,後來聽說我捐了一萬元,便開始反省自己,覺得自己太小氣了,應該可以為災民付出更多,所以大家又陸陸續續投進了許多錢。」企畫部經理回答。
業務部主管聽了,佩服得頻頻點頭。
老闆拍拍業務部主管的肩膀,說:「聰明的人用最短的時間讓事情完成,智慧的人卻用最短的時間讓事情圓滿。」
為什麼主管同樣捐出一萬元賑災,卻產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結果?因為業務部的主管帶給人許多壓力,雖然有效地使同事掏出錢來,卻是「不樂之捐」,讓捐款的美意蕩然無存;企畫部經理用智慧啟發部屬的良知,讓他們自己思考「我是不是也可以付出更多」,因而樂於奉獻,這才是真正的「拋磚引玉」。
想要對方「聽話」,委婉的方式、柔和的態度,往往比強制的命令、疾言厲色更為有效。無論我們是想跟難以溝通的伴侶、叛逆的孩子,還是冥頑不靈的同事從零開始重新建立良好關係,都沒有例外。方式錯了,事倍功半;方式對了,事半功倍。
 
 
本文摘編自 《日子再苦,我還是原來的我 :讓你在逆境困頓中,仍不會迷失自我的75個寓言小故事》 沙發書坊 提供